中国的股指期货似乎总是有很多困难。 2006年中金所公布, 股指期货进入投资者领域, 但第一次等了三年。近日, 记者获悉, 证监会已开始向中金所进行人员转移。近期, 中金所已派出约七至八名干部, 为股指期货上市做最后的保驾护航。看来股指期货真的很快。中金所3年的等待, 对于中金所来说, 其实并不容易。无论是三年前的各界精英齐聚一堂的意气风发, 还是股指期货筹备的强化培训, 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见证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质变。不过, 或许是因为对这个新事物的谨慎。估计一开始, 谁也没有想到, 从组织成立到真正推出第一款产品, 用了3年多的时间。据知情人士透露, 事实上, 中金所的员工这三年看似很悠闲, 但实际上很多活跃的人并不踏实。 “三年能做多少事?”目前, 虽然关于明年3月和明年春节后以及两会前推出股指期货的传言有好几处, 但似乎可以确定2010年应该是中国金融期货。历史的第一年。 “前段时间, 交易所的工作人员分散到各个公司实习, 现在都被召回了。”某商品交易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人员撤离上看, 确实“快来了”。
       此外, 该人士表示, 即使是在重大金融创新或证监会重点工作方面, 创业板之后就是股指期货。一位接近证监会高层的人士告诉记者, 证监会近期已向中金公司调派人员, 以调整其组织架构。而近期, 证监会约7-8名干部已派出中国金融交易所为股指期货上市提供最终保障。业内人士估计, 在证监会人员调配的背后, 也可能预示着中金所董事长等职位人选到位。而在期货市场颇有经验的朱雨辰, 可能会继续担任中金所总经理。行业风平浪静, 行业火热。如果说三年前推出股指期货是中国期货业最热烈的期待, 那么三年后的今天, 在外界热议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时, 反应期货投资行业的各方可谓风平浪静。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其实对于股指期货, 各家有意参与未来的机构都已经做好了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准备。相反, 也有一些微妙而真实的迹象, 显示出期货公司对股指期货推出的不确定性的冷处理态度。相关期货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通常在年底, 期货公司会准备向一些专业咨询机构采购来年市场行业信息咨询。不过, 目前有一些大型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在来年的这类信息中排除了股指期货。海通期货相关人士认为, 即使股指期货能在明年正式上线, 但对于看似万事俱备的期货公司来说, 仍将面临挑战。首先, 股指推出之后, 肯定会颠覆现在的。以人为本的营销模式被团队和渠道所取代。而且, 目前期货公司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 势必会导致人员流动性大增或挖角高峰。第二, 由于期货可以进入金融领域, 按照目前券商的成功模式, 银行将是渠道的战场;而基金、私募、社保是各类期货公司的主要代理机构。第三, 由于期货公司已经开始分级评分, CTA、仓单质押变等各种创新业务将成为期货公司制胜法宝。对于一些有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来说, 必然会加大渠道建设。因为股指一经推出, 就可以直接将期货公司与其他金融行业进行整合。 “一个期货只要能走这条路, 就会带来大量的客户群体, 就像现在的基金市场, 第一批创新基金现在是老大。”四是中国股指刚刚对境外机构开放。当然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市场。如果有期货公司来解决人民币兑美元的过境问题, 就会借此机会进入国际市场。钢材期货与A股联动性高 “部分机构投资者实际上将钢材期货作为股指期货。”一家不具名的期货公司R作为最基本的原材料, 钢材期货的走势与股市高度同步。本轮价格波动与时间基本同步。均从8月4日开始跳水, 一路跌破20、30、60日均线。当然, 在股市大跌的同时, 钢铁也跌停。
       近来, 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钢铁、有色金属与内资A股的联动性有所提升, “资本市场”特征明显。 11月最后一周, 钢材期货基本跟随国内A股走势。本周最后两个交易日, 由于国家可能收紧货币政策, 市场陷入恐慌。此外, 迪拜世界还债导致国际股市下跌也打压国内股市, 同期商品市场大幅回调。截至11月27日周五收盘, 螺纹钢RB1002合约收于3939元/吨, 较前一周下跌170元/吨, 持仓量减少至45万手。迈科期货首席金属研究员邓宏认为, 将货币兑换成商品是基金的积极选择。
       在邓小平看来, 今年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钢材现货市场需求不旺。不少现货商手头钢材依然较多, 钢厂库存也比较高。
       钢价为何依然坚挺?原因在于资本对商品资产的青睐突然增加。与铜一样, 钢铁也不是纯粹的工业产品, 还具有金融投资属性。钢铁的崛起, 更多的是资本市场的特征, 逐渐脱离了基本的供需关系。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 自3月27日上市以来,

截至11月26日, 上市8个月的钢材期货品种总成交合约达2.68亿手, 成交金额10.88万亿元。